本會消息

2017-07-20【全教產新聞稿】指考國文七年最低:看迷失的國文寫作測驗

指考國文七年最低:看迷失的國文寫作測驗



發稿單位/新聞聯絡人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文宣部副主任  薛慧綺


昨日(7月19日)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成績出爐,數乙頂標創新高達93分,其他各科也多有增長,唯獨國文考科相反,是七年來最低點,頂標與99年指考國文相同,且當年是難度較高的一年。此結果不難與日前某大學教授於個人臉書發表的言論產生聯想,讓人對於大考中寫作相關測驗,重新產生質疑。

某教授提出非選題第一項「觀點闡述」閱卷心得,認為國內考生多為「亡國之論」,此舉引發家長、考生的緊張,也使得大考中心出面澄清,教授本人更是於稍晚撤下心得文,改為道歉文,強調只是個人觀點,並不影響評閱結果。然此舉加上成績的呈現,反而點出了大考中寫作測驗的一些問題。

首先,題目主旨是對「國際人才流動」的看法,提供的資訊有〈諫逐客書〉與另外兩短語,這三則訊息都是針對「國際」、「國外」人才來論述,且第三則給予的感覺較為負面。提供偏頗訊息,學生自然無法站在「反面」論述,也不可能有所謂的「正面思維」。

其次,出題者應避免爭議性議題、偏頗價值觀,以及特殊政治或教義傾向,此題雖無明顯表現政治立場,但大部份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卻被評為「亡國之論」。但這是提供訊息所產生的問題,卻要學生違背常理的去歌頌國家,這跟幾十年前非得以「反攻大陸」、「拯救大陸同胞」作結、箝制思想的寫作模式有何差別?

再者,題目內容屬於經濟學的問題,要求寫作看法是屬於文學的問題,出題者究竟是要學生以經濟學的角度回答?或是文學的角度回答?至於閱卷者本身,是具備經濟學的學理知識?或者是出身自文學背景?又或者都不是?不禁讓人懷疑,這份題目本身就模糊不清,又如何要學生清楚作答?

教育政策往往要求學校提升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其中包含了素養與思辨,把語文教學當成「完人」教育的實踐,卻在課綱中大刪國文時數、大減文言文篇章,然後在寫作題中出現了〈諫逐客書〉,要學生思辨「國際人才流通」,還要很有素養的愛國。這樣的考試,不是折磨是什麼呢?把問題歸咎到媒體亂象上,更是荒謬至極!教改多年,課業壓力不減反增,學生能有空看新聞報紙,已屬萬幸,更何況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學生如何能知道媒體說了些什麼?如何能被強迫寫出新穎亮眼的觀點?

此次指考國文,只讓人看到唱高調的教育政策、迷失的寫作測驗,以及迷惘懊惱的考生們。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www.neu.org.tw)各會員工會: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雙北教育產業工會、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中華民國教育產業工會、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苗栗縣教師職業工會、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屏東縣教師職業工會、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桃園市教育產業工會、桃園市教師職業工會、基北中等教育產業工會、雲林縣高國中小教師職業工會、新北市中等教育教師職業工會、新竹市教育產業工會、臺中市教育產業工會、臺南市高中職教師職業工會、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附件:106學年度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國文科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