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分本土語言課程耗時遠大於想像】
【全教產:高中生哀鴻遍野】
發稿單位/新聞聯絡人: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林碩杰
去年(111學年)九月開學以來,本土語言課程已於各高中職如火如荼展開,但本土語言師資並未充分培育,師資不足以納入全國各高中本土語言課程裡,而且一方面透過國際接軌、雙語政策等要求學生英文程度升級,一方面又要求要加強本土語言,徒增學生許多課業壓力;依據高中生之反應,目前本土語言授課老師多為原校其他科目之教師,質疑這樣的課程真能夠系統性教導學生本土語言並將其完整保存嗎?此外,讓學生依其自身母語來選課,必面臨師資不足、成本過高,但若只開設當地常見之本土語言,可能又讓其他族群之學生無法學習到自身母語,喪失本土語言課程原先之美意。教育部不應急於實施,因為培養優秀之本土語言教師比快速通過教育政策並施行來得重要。
據反應,目前只有兩學分的高一本土語言課程之教材並不實用,本土語言課程應注重聽與說,不該讓考試降低學生之學習意願、不該過度注重於書寫、不該變成一堆音標和奇怪的繁體字,而是應該加強於生活中之應用,如果生活上完全用不到,那就算上完課學了也無實際價值,亦可多注重賞析的部分,且應從小就開始學,目前的高中生卻是突然加了兩學分進去,還要考音標,如此作法,其效果恐適得其反。
語言類課程所需要的時間遠超過兩學分之課程內容,但高中生又要面對各次段考、學測之負擔,恐無法抽出更多時間練習該項語言,亦勢必會壓縮到有限的自主學習、探索時間,學生壓力大增、負擔過重,亦會對本土語言失去興趣。目前設為必修,許多學生只會應付了事,淪為表面工夫,已有許多師生認為必修改為選修較合宜,亦可適時提供更多選修本土語言之誘因,或許會更適合。
目前這種未做好完善師資、課程安排、妥善規劃之政策只會造成教師和學生的困擾,尤其當課本之閩南語字連閩南語流利的家人長輩都看不懂,或者有學生反應在校學習之本土語言,長輩聽不懂,而學生卻需要學習這些時,本土語言課程已被戲稱為一場鬧劇,教育部應該檢討兩學分的本土語言課程是否真的有達到推廣的效果,或是要繼續用無效的教學方式來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