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聯合報】為「完整學習」延後考招 全教產指問題在畢業門檻太低
為「完整學習」延後考招 全教產指問題在畢業門檻太低
2021-04-27 11:28 聯合報 /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教育部日前公布111學年新版考招期程,明年學測甄試入學將延至5至6月進行,分科測驗(現為指考)將延至7月24及25日舉行,8月25日放榜,引來各界抨擊。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今天表示,新版考招制度雖讓學生學習歷程完整,但教育部不斷降低學業及德行畢業門檻,當學生達到畢業條件後,只管學測考試,不顧高三下學期課程,將讓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均陷入兩難。
全教產表示,根據「高級中等教育法」、「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規定,2019年7月以前入學學生,普通高中學生畢業最低學分數為160學分,其中包含必修課程120學分、選修課程40學分;新課綱上路後,2019年8月以後入學學生,普通高中學生畢業學分數降為150學分,其中包含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科目至少取得102個學分、選修科目至少取得40個學分。
全教產高中職委員會主委林建增表示,學生的畢業學分在高三上就修得差不多,導致不少學生一到高三下學期,在課堂中就呈現「半放棄」狀態,學習意願非常低。他也提到,舊課綱的160學分已經夠低,已可預見明年新課綱第一屆學生升上高三,問題會更嚴峻。
全教產也接獲基層教師反映,學生畢業最低學分數逐步降低,當畢業學分數一達標,學生針對學科、藝能科的參與度均降低,且不願投入學習,例如游泳課不下水,部分學生對於學科、藝能科更動不動就請假;另外,現行規範獎懲紀錄相抵後未滿三大過,即可核發修業證明書,各校目前德行評量也已形同虛設。
林建增也說,過去還有德行量化評量指標,比如德行評量60分以下不能畢業,現在已全部取消,改以功過相抵未滿三大過即可畢業,學生若被記過,態度也相當消極,幾乎沒有警惕效果。
林建增建議,教育部應在學生德行評量加質化指標,或在學測個人申請時加入導師的質性評論,唯有納入升學考量,對學生才有警惕作用。
全教產呼籲,教育部應多傾聽第一線執行教師的聲音,政策若缺乏完整配套措施,恐適得其反,得到的只是錯誤政策種下的惡果,讓青年世代的學力及國力失去國際競爭力。
2021-04-27【聯合報】為「完整學習」延後考招 全教產指問題在畢業門檻太低
-
2021-04-27【全教產新聞稿】【教育部逐年鬆綁高中畢業條件,致學生學習動機薄弱,恐危及學力、國力】【全教產:呼籲教育部應有完整配套】
【11000427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新聞稿】
【教育部逐年鬆綁高中畢業條件,致學生學習動機薄弱,恐危及學力、國力】
【全教產:呼籲教育部應有完整配套】
發稿單位/新聞聯絡人: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林碩杰
全教產高中職委員會主委 林建增
「全教產新聞稿1100427」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1學年大學考招制度調整上路,學測甄試入學改在高三下學期5至6月進行。雖然學生有更完整的學習歷程,但【全教產】接獲基層教師憂慮:學生已達到畢業條件,只管學測考試,不願學習高三下學期課程,讓教師與學生均陷入兩難的教學與學習困境。為解決學生在學時之升學壓力,【全教產】發現教育部不斷地降低學業及德行畢業門檻。
經查《高級中等教育法》、《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之規定,學生畢業條件符合下列情形者,准予畢業並發給畢業證書:
適用108年7月以前入學學生,修業期滿符合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所定畢業條件:
(一)普通高級中學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為160學分,包括:(1)必修學分:表中所列之必修科目均須修習,至少須120學分成績及格,始得畢業,其中應包括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2)選修學分:至少須修習40學分成績及格,其中「第二外國語文」、「藝術與人文」、「生活、科技與資訊」、「健康與休閒」、「全民國防教育」、生命教育」、「生涯規劃」、「其他」等八類合計至少須修習8學分成績及格。
適用108年8月以後入學學生,修業期滿符合課程綱要所定畢業條件:
(一)普通高級中學學生畢業共取得150個學分。(1)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科目至少取得102個學分。(2)選修科目至少取得40個學分。
(二)修業期間德行評量之獎懲紀錄相抵後,未滿三大過,核發修業證明書。
【全教產】接獲基層教師反應,學生畢業之最低學分數降低了,當學分數已達標時,學生針對學科、藝能科之參與度均降低,且不願投入學習,例如游泳課不下水,且部分學生對於學科、藝能科均動不動請假;另外,各校目前德行評量已形同虛設。
【全教產】請教育部長多傾聽第一線執行教師的聲音,政策若缺乏完整配套措施,恐適得其反,得到的只是全盤皆墨的錯誤政策種下之惡果,讓青年世代未來的學力及國力皆失去國際競爭力。
2021-04-27【全教產新聞稿】【教育部逐年鬆綁高中畢業條件,致學生學習動機薄弱,恐危及學力、國力】【全教產:呼籲教育部應有完整配套】
-
2021-04-23【聯合報】全教產接陳情 籲訂嚴謹程序
全教產接陳情 籲訂嚴謹程序
2021-04-23 聯合報 / 記者趙宥寧、周宗禎、鄭惠仁/連線報導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接獲台南市大橋國中兩名教師陳情,質疑學校以不適任教師為由,阻擋教師申請介聘,呼籲教育部應訂定更嚴謹程序,避免打壓行為再發生。
對此,台南市教育局表示,兩人為資源班特教教師,因長期未善盡應有的專業教學與輔導行為,才啟動不適任教師調查;不過兩名老師指,學校未曾告知不適任,找藉口要把他們「黑掉」,縱使專審會事後還清白,也已錯過申請期限。
台南市教育局表示,大橋國中啟動不適任教師調查程序符合法令規定,相關違失行為也有具體樣貌,教師不適任是否成立,會由教育部人才庫中遴聘的公正委員進行調查。未調查確認前,請勿妄加揣測。
大橋國中校長王宏寶指出,今年二月兩名教師「未善盡職責影響特教生權益、有不適任的狀況」,召開校事會議,為了不球員兼裁判,提交教育局調查。根據教師法卅條規定,只要啟動調查,就不能參加介聘,他只能依法行政。王宏寶強調,當時他根本不知道誰要參加介聘,教師是否適任也不是他說了算。
全教產則質疑,校長是要力保積分低的老師可以介聘,才刻意將這兩位積分高的教師提報不適任,呼籲教育部應訂定更嚴謹的程序;也有教師建議,若有心人士想濫用第卅條「卡」教師介聘權益,教育部必須訂罰則。
陳情的周姓老師說,校長指稱兩人不適任,卻不說具體不適任證據,直到想了解為什麼不能參加介聘,才得知有這回事,質疑是借調教育局老師要介聘回大橋,才找理由排擠他們。
蘇姓老師則說,在大橋任教十一年、獲特教評鑑優等積分領先,學校找藉口把他們「黑掉」,甚至昨天才補開臨時校務會議說明,理由竟然是去年十二月「特教輔導團」認為他們教學部分要改善,當時已提出改善。
2021-04-23【聯合報】全教產接陳情 籲訂嚴謹程序
-
2021-04-22【自由時報】教師想調校才知被列不適任 全教產:黑箱作業侵害工作權
教師想調校才知被列不適任 全教產:黑箱作業侵害工作權
2021/04/22 14:27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近日接獲台南市立大橋國中2位老師陳情指,今年4月初提出介聘申請想調校,突然被校長口頭告知是疑似不適任教師,無法申請介聘,不適任理由竟是沒有配合行政作業,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表示,強烈懷疑是為保送特定教師參與介聘,把無辜教師扣上不適任污名,整個黑箱作業已嚴重侵害教師工作權。
林碩杰表示,大橋國中2位教師獲悉被列入疑似不適任教師,4月詢問教育局課發科,承辦人回覆,學校以「校事會議」決議函送不適任教師公文,理由「大致上是沒配合行政作業,違反教師法第16條教學不力,影響學生權益等」,但具體內容因保密無法告知,請教師找學校問清楚,專審會人才庫人員則將進行教師訪談,調查是否為「不適任教師」,日期不確定,可能是4月底或5月初。
林碩杰表示,整個過程疑點重重,教評會審核介聘名單當日,沒有教育局公文佐證,只有校長告知2位教師無法介聘的原因是教師法第30條,教評會也沒有決議,強烈懷疑是校長為力保積分低的老師可以介聘,竟將2個積分高的老師提報不適任,好讓特定人士可順利介聘。
林碩杰表示,被列疑似不適任的2位教師,平日與學生及家長互動良好,教學受肯定,在校內11年的考績均為甲等,2次評鑑結果也是甲等,突然被扣上「不適任教師」污名,身心已受創。
林碩杰也表示,新版教師法降低提報不適任教師的門檻,包含校長在內僅需3人就可以提報教師為疑似不適任,逕送專審會審查,以不適任來阻擋教師介聘申請案,在作法上並不困難,呼籲全面檢討,保障教師工作權。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508047
2021-04-22【自由時報】教師想調校才知被列不適任 全教產:黑箱作業侵害工作權
-
2021-04-20【全教產新聞稿】【新教師法坑殺忠良,校長圖利他人有道】【全教產:部長、市長均應檢討】
【11000420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新聞稿】
【新教師法坑殺忠良,校長圖利他人有道?】
【全教產:部長、市長均應檢討】
發稿單位/新聞聯絡人: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林碩杰
新世代竇娥冤?!申請介聘才知自己變成疑似不適任等候調查!
新教師法第30條有規定教師有不適任等情形尚在調查中者不得申請介聘。【全教產】接獲台南市某國中二位老師陳情:今年(110年)4月初提出介聘申請,才被校長口頭告知是「疑似」不適任教師。受害教師屢次詢問校長、輔導及人事主任,不適任具體事例為何,三人皆含糊其詞,表示無法告知,等臺南市政府教育局來函通知教師,接受調查。
濫用教師法修法後的校事會議權責無限擴張行政權,以校事會議架空教評會逕自提送不適任教師決議?
二位教師於4月直接詢問教育局課發科,承辦人表示學校以「校事會議」決議函送不適任教師公文,只透露「大致上是沒配合行政作業…,違反教師法第16條教學不力,影響學生權益…」但具體內容保密無法告知,請教師找學校問清楚。教育局承辦人表示會委外找專審會人才庫人員來進行教師訪談,調查是否為「不適任教師」,但日期不確定,要二位教師等待公文至4月底或5月初。
校長黑手介入學校教師介聘原則並曲解相關法規,急簽保密協議用意何在?!
台南市市內介聘辦法有規定「不得超過學校當學年度各教育階段、類別(普通班、特教班、幼兒園)教師編制數二分之一。申請人數超過時,依積分高者優先,積分相同時,抽籤決定」,該校校長疑似要力保積分低的老師可以介聘,竟然將兩個積分高的老師提報不適任,好讓特定人士可以順利介聘!?
教評會審核介聘名單當日沒有任何局端公文佐證,委員也簽下保密協議,只憑校長告知教師無法介聘原因是教師法30條,但沒有具體敘述30條內容,竟也「沒有決議」,委員表示對內容完全不知情,現在覺得當初是替校長背書。事隔多日,教師主動詢問人事主任及校長,校長說靜待教評會發文及教育局公文;隨即又表示他有裁量權能留下教師;片刻改口兩位老師都不適任;又歸咎教育局介聘辦法有「全校」名額1/2限制條款;最後再說是根據教師法第三十條,不適任調查作業中不得介聘。教師詢問會議已開完,為何無結果通知?當天下午,即發下書面通知。校長為了護航圖利特定人士,誣陷擋路的教師不適任,司馬昭之心不言可喻。該校教評會議上,特定人士所提之介聘申請直接通過,即以低積分之姿跨過高積分的「不適任教師」取得介聘參賽權!
不適任教師誰說了算?介聘權益受損找誰討?
教育局與學校互踢皮球,教育局承辦人請教師詢問學校不適任具體原因為何,但屢次詢問學校相關人士亦不具體說明教師不適任原因,審查相關會議也未告知當事人與會,未給予說明及澄清的機會。
教師平日與學生及家長互動良好,教學亦深受肯定。截至目前,教師並沒接到任何學生、家長或同事反應及投訴,直屬組長與主任亦無反應任何行政與教學須改進事項,教師對學生亦沒有不當作為。教師被告知不適任後,亦多次主動詢問輔導主任,有無違反規定之情事才被列為不適任教師,輔導主任明白表示「沒有違規情事」。
目前介聘作業已持續進行,教師介聘受阻、權益即將受損,教師無所適從,強烈懷疑學校與教育局是否私下運作,以欲加之罪「不適任教師」阻饒「資深教師」介聘,保送特定人士得以順利介聘。
若日後於教評會議中所提的「未來公文」函送本校,而學校當初發文給教育局的不適任內容也與事實不符、或者最後調查結果並非「不適任」,這些不實指控,已阻饒教師介聘、造成教師喪失參加介聘權利,無辜教師又被冠上「不適任教師」的污名,教師身心受創,【全教產】表示:新教師法殺人,部長、市長均應檢討!
2021-04-20【全教產新聞稿】【新教師法坑殺忠良,校長圖利他人有道】【全教產:部長、市長均應檢討】
-
2021-03-26【自由時報】青少年憂鬱問題引戰火 全教產今發聲明駁人本
青少年憂鬱問題引戰火 全教產今發聲明駁人本
自由時報2021/03/26 13:36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青少年憂鬱問題是家庭的責任?還是教師也有責任?近日引發教師團體和民間教育團體的戰火。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日前發文指家庭教育是解決之根本,人本教育基金會因此嗆全教產勿推卸教師該負起的責任,教師對學生造成的傷害也是原因。全教產今發聲明反駁,指不會閃躲不適任教師處理,但教育團體應本於專業而非民粹。
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表示,青少年憂鬱症問題有惡化趨勢,根據教育及心理學研究顯示,家庭教育為解決學生憂鬱症的根本,呼籲政府用心推動能幫助孩子的家庭教育,想不到,居然被人本教育基金會指控是推卸教育責任,罔顧教育倫理。
林碩杰表示,全教產以專業作為推動教育政策的基礎,研究顯示,對學生成績影響最大的因素為個別學生的社會經濟背景,以及班級和學校的集體組成因素(60%);個別教師的因素僅佔7至10%。
全教產表示,孩子的樂觀或悲觀態度是在童年期形成,7歲以上的孩子已發展出樂觀或悲觀態度,孩子對世界的解釋型態,來自於陪伴其童年的成人,這些「成人」多半是父母,焦慮的父母往往會調教出焦慮的子女,子女會接收到來自父母的訊號,父母過於強調成績和孩子變成社會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兩者息息相關,某項教育實驗發現,讓家長學會育兒技巧,學習如何在家中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正面影響最大。
林碩杰表示,如果希望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告別憂鬱症,有效提升家庭教育品質應是教育部的首要考量,全教產以專業的教育理論及實務為基礎,希望能讓孩子享有優質的教育,擁有良好的競爭力,如果對家庭教育的重要視而不見,隨民粹起舞,才真的是罔顧教育專業倫理。
至於不適任教師處理部份,全教產強調,向來主張依法和專業處理,該學校教育承擔的,本會向來不閃躲,也不會推卸責任;期待所有愛孩子、關心孩子教育品質的團體,應以教育理論及實務並重的方式作為推動教育政策的基石。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79857
2021-03-26【自由時報】青少年憂鬱問題引戰火 全教產今發聲明駁人本
-
2021-03-26 【全教產】爭取「協商教師待遇調整」,【需5000人聯署】,請大家盡全力支持!
【全教產】爭取「協商教師待遇調整」,【需5000人聯署】,請大家盡全力支持!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幫大家爭取「協商教師待遇調整」,【需5000人聯署】,請大家盡全力支持!
全教產發起的有效率、公開統計、開放式連署,請大家多多支持,讓全教產為教師待遇調整發聲!
【連署傳送門】教師待遇調整,教育部應與「全教產」協議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e82dab10-1a51-4211-824a-6b702511be2e
●前言:
由於教師待遇已有法源,即「教師待遇條例」,且教師之薪資結構與公務人員、軍人並不盡相同,在公務人員俸給法第26條即已敘明:「教育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之俸給,均另以法律定之。」故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爭取教師待遇條例修法,應明文規定教師待遇調整(包括教師之本薪、兼任主管職務加給、導師加給、特殊教育加給、學術研究加給之支給數額),教育部應與以全國為組織區域之工會聯合組織(即「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等)代表協議後,報行政院核定,以彰顯教師受勞資爭議處理法保障得就勞動條件調整事項進行爭議之權益。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教師待遇已有法源,即「教師待遇條例」,教師之薪資結構與公務人員、軍人並不盡相同,故【全教產】爭取教師待遇條例修法應明文規定教師待遇調整之協議機制應法制化,包括教師之本薪、兼任主管職務加給、導師加給、特殊教育加給、學術研究加給之支給數額,教育部應找以全國為組織區域籌組之工會聯合組織(即「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等)代表協議後,報行政院核定。
-------------------------------------------------------------------
以下為現行「教師待遇條例」之部分條文:
第 14 條
公立學校教師兼任主管職務及公立中小學教師擔任導師或與特殊教育有關之特定工作者,其職務加給之給與條件及支給數額,由教育部依各級學校、組織層級及職責程度擬訂,報行政院核定。
第 15 條
公立學校教師學術研究加給之支給規定如下:
一、中小學教師:按所支本薪區分四級支給。
二、大專教師:按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及講師四級支給。
前項學術研究加給之給與條件及支給數額,由教育部擬訂,報行政院核定。
第 17 條
私立學校教師之職務加給、學術研究加給及地域加給…...教師加入工會者,得授權由工會代表協議。
2021-03-26 【全教產】爭取「協商教師待遇調整」,【需5000人聯署】,請大家盡全力支持!
-
2021-03-22【聯合新聞網】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倍增 全教產:家庭教育是解方
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倍增 全教產:家庭教育是解方
2021-03-22 12:51 聯合報 /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近日有民眾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指出近50年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增加三倍,民眾呼籲課綱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應將精神、心理疾病教育獨立為一單元。教師團體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表示,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教育部應推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政策,幫助家長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小孩,才能讓孩子從零歲起,就得到態度正面,向憂鬱說「不」的教育。
全教產表示,家長應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讓孩子能夠在健康和不利於自己的行為與活動間做出正確的抉擇。自我管理的技能包括自我控制、管理衝動、忍受挫折、延遲滿足、以及專注力。
如果孩子能學會自我管理,他就能管理他們內在的心態以及與他人的關係。
全教產表示,家長最重要的責任不是滿足孩子無止盡的需求,將孩子的麻煩推開,而是要確保孩子發展出能幫助他們面對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挑戰和失望的完整能力。如果孩子擁有上述自我管理技能,也就擁有抗憂鬱的基本技能。這時,若再輔以對憂鬱症的了解,將更能避免孩子遭到憂鬱症的侵害。
教育部表示,108課綱已將「身心健康與疾病預防」納為健康與體育學習重點,今年更將心理健康納入年度工作事項,增進國中小教師心理健康專業知能,落實在課程中。
教育部國教署說,鼓勵教師結合時事或議題,將憂鬱症及心理疾病相關概念納入課程,並透過團體討論、專題報告等方式,讓學生在蒐集資料中認識心理疾病。
2021-03-22【聯合新聞網】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倍增 全教產:家庭教育是解方
-
2021-03-22【全教產新聞稿】「國中健康課程納入心理疾病對抗憂鬱?」【全教產呼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抗憂鬱的良藥】
【1100322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新聞稿】
「國中健康課程納入心理疾病對抗憂鬱?」
【全教產呼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抗憂鬱的良藥】
發稿單位/新聞聯絡人: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林碩杰
「全教產新聞稿1100322」
由於青少年憂鬱症盛行,於是,近日有關心孩子心理健康的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希望在國中的健康與體育課程中納入心理疾病,以協助孩子對抗憂鬱。(註1)
針對孩子抗憂鬱的議題,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認為,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只有輔助功能。所以,若要幫助孩子抗憂鬱,教育部推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政策】,幫助家長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小孩,才能讓孩子從零歲起,就得到態度正面,向憂鬱說「不」的教育。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很多,除了食物、庇護和保暖外,追求真正的自我表達、親密的人際關係、對社會的貢獻以及能夠處理艱難任務的能力,也是基本需求的一環。(註2)
問題是,從最近的教育新聞可以看到,許多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著重於「把麻煩從孩子的生活裡推走」,而不是教導孩子學會為自己的決策負責,並與其同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舉例來說,在「嘉義市國二生下毒」事件中(註3),其家長處理方式就是教孩子說謊(註4)並轉學。若以國中的潛規則,只要麻煩製造者轉學,通常學校就會從寬懲處,甚至沒有懲處。換言之,葉生家長的做法錯過了教會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處理孩子可能有的自尊心低落的問題,反而強化孩子的負面行為,讓孩子誤以為,在18歲以前,他怎麼犯錯都不會受到懲罰。(註5)
這種錯誤觀念,將造成孩子難以與長輩和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等同於讓孩子的生活中,難以得到好的社會支持,得到好的工作機會,前途將荊棘遍佈。
當孩子的人際關係形成惡性循環,想要的東西得不到,久而久之,不是憂鬱,就是誤入歧途。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應扮演什麼角色呢?
家長應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讓孩子能夠在健康和不利於自己的行為與活動間做出正確的抉擇。自我管理的技能包括:自我控制、管理衝動、忍受挫折、延遲滿足、以及專注力。如果孩子能學會自我管理,他就能管理他們內在的心態以及與他人的關係。
家長必須瞭解,家長最重要的責任不是滿足孩子無止盡的需求,將孩子的麻煩推開,而是要確保孩子發展出能幫助他們面對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挑戰和失望的完整能力。(註6)
如果孩子擁有上述自我管理的技能,也就擁有抗憂鬱的基本技能。這時,若再輔以對憂鬱症的瞭解,將更能避免孩子遭到憂鬱症的侵害。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長期耕耘教育專業,深知孩子的健康成長須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地建構,而【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中最有影響力的教育第一站。
期待教育部能協助更多的家長,以對孩子最要幫助的方式建構【家庭教育】,並管制對孩子身心有害的社會環境,讓家庭、學校、社會攜手為孩子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優質環境。
註1:聯合新聞網「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倍增 民眾籲國中健體課教心理疾病」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332676?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註2:「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足」第3章,第68頁。
註3:聯合新聞網「體虛國二女水壺被下毒瘦8公斤 兇手還嗆『可去她喪禮』」
https://udn.com/news/story/7315/5310988
註4:ETtoday新聞「雲硼砂毒害國二女!母曝『對方家長教說謊』瞎掰:喝完沒事才給她喝的」
https://www.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news_id=1936709&from=m.facebook.com
註5:中時新聞網「灌硼砂毒同學 國二女秒轉學反嗆『沒18歲不會有罪』」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312003229-260402?chdtv
註6:「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足」第4章,第101頁。
2021-03-22【全教產新聞稿】「國中健康課程納入心理疾病對抗憂鬱?」【全教產呼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抗憂鬱的良藥】
-
2021-03-13【國語日報】國中女生毒害同儕 處理教育問題 全教產:勿再用鋸箭法
國中女生毒害同儕 處理教育問題
全教產:勿再用鋸箭法
國語日報李榮茂、沈育如/連線報導 (2021/3/13)
嘉義市日前傳出有一名國中女學生,至少三次拿含毒性的硼砂摻入同學水壺的偏差行為,嘉義地方法院已對加害者裁定保護處分。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昨天表示,東窗事發後,處理方式仍走過去承襲的「鋸箭法」路線——校安、輔導、記過、轉學,呼籲教育部制訂能根本解決社會風氣日益敗壞的教育政策,解決教育問題。
嘉義市教育處表示,學校於知曉當日即進行校安通報,啟動校安事件處理流程,輔導安置學生,並積極與家長溝通。目前行為人已轉學,被行為人健康無虞;學生輔導部分,除學校輔導室持續進行追蹤評估外,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也提供專業輔導,目前學生上課、日常都回歸正軌。
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說,教育部長期都以「鋸箭法」來處理教育議題,或將教育問題丟給第一線教育人員,忽略了家庭教育,家庭功能才是陪伴孩子的重要關鍵,呼籲教育部訂出家庭教育政策,並解決低薪、高工時問題,讓家長有時間陪孩子。
教育部表示,為利教育主管機關即時掌握校園安全及災害情事,各學校、機構獲知發生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後,會依相關規定啟動必要處理機制,並於時限內完成通報。為了加強民眾對於家庭關係經營的知能等課題,《家庭教育法》已在一百零八年修法,強化家庭教育法制基礎;同時提供「4128185家庭教育諮詢專線」,並協助縣市串聯社區及企業資源,將家庭教育送到社區及職場。
https://www.mdnkids.com/content.asp?sn=1264
2021-03-13【國語日報】國中女生毒害同儕 處理教育問題 全教產:勿再用鋸箭法
-
2021-03-12【全教產新聞稿】教育部無能 累死第一線教育人員;「國二女下毒」用校安、輔導就可以了事?【全教產呼籲教育部:制定能根本解決社會風氣日益敗壞之教育政策、解決教育問題】
【教育部無能 累死第一線教育人員】【「國二女下毒」用校安、輔導就可以了事?】
【全教產呼籲教育部:制定能根本解決社會風氣日益敗壞之教育政策、解決教育問題】
發稿單位/新聞聯絡人: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林碩杰
嘉義市有一名葉姓女學生因與班上何姓同學有嫌隙,竟與其同夥對何姓同學下毒,而且連下三次。東窗事發後,整個處理方式仍走過去承襲的鋸箭法路線—校安、輔導(註1)、記過、轉學(註2)。
然而,這些做法能導正學生的偏差心態和行為嗎?以下是【全教產】的分析:
一、葉生一群人的偏差行為,極可能來自家庭的忽略或在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課業上產生的焦慮無法獲得實質滿足,從而在網路、LINE群組尋求正向的增強,此由葉生成立小群組取名「垃圾豬豬群」即可看出。以目前的社會價值觀,「垃圾」給人的普遍觀感是廢棄物,而「豬」在社會上多用在貶義的區塊(註3),也就是說,這群學生可能是「同病相憐」、「氣味相投」而成為一個小團體。
二、何生鉛筆盒被推落不是什麼大事,問題是,何生在班上極可能是葉生的反面:品學兼優,是老師心中的乖小孩。所以,真正導致葉生傷害何生的原因,不是鉛筆盒事件,很可能是長期以來之自卑與嫉妒,未能及時有效紓解所導致。
三、在那個四人群組中,明顯葉生在群組中佔領導角色,屬於權力較大的一方。因此,可以左右整個群組的風向。由於群組中的其他人可能也是自尊心低落且權力弱勢者,因此,在葉生主導及同儕壓力的狀況下,要不要下毒、該怎麼下毒,都會由葉生帶風向。
四、這四名學生的家庭功能可能失衡,家長未能掌握孩子在使用手機、網路社群的交友狀況,導致孩子在出現偏差行為時,未能善加溝通陪伴,以及出事後幫著孩子辯解錯誤行為,任由事情鬧大。
由上述分析可發現,此事件之發生是由諸多因素匯集而成,只要打斷其中一個環節,如:有人主張此事是犯法的,不能做;家長多陪伴孩子、關心孩子的身心發展,…等,就可以預防此類事件發生。
然而,教育部於此案之角色呢?教育部主管全國教育政策,但據【全教產】長期觀察,教育部長期以來都用鋸箭法處理教育議題(如:事後通報),或將教育問題丟給第一線教育人員,卻忽略家庭教育、家庭功能才是陪伴孩子最重要的關鍵,教育部並未制定出能從根解決社會風氣日益敗壞的家庭教育政策,就是因為這樣的作為,讓許多弱勢的孩子出現極端的行為,累死第一線教育人員。
【全教產】呼籲教育部,拿出教育專業,制定出真正對孩子有利的教育政策。讓孩子在安全、沒有恐懼的教育環境中學習,善盡教育部應有之責任。
註1:中國時報「國二女生好毒 硼砂注入同學水壺」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312000604-260106?chdtv
註2:蘋果即時「驚悚對話曝光!女國中生遭女同學下毒暴瘦8公斤 『可去參加喪禮』 」
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10311/AWSSYOEZFVCSREFGSMFO4W3CKA/
註3:中時新聞網「機車停紅線罵警「你是豬嗎」 遭開罰1萬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722003147-260402?chdtv
2021-03-12【全教產新聞稿】教育部無能 累死第一線教育人員;「國二女下毒」用校安、輔導就可以了事?【全教產呼籲教育部:制定能根本解決社會風氣日益敗壞之教育政策、解決教育問題】
-
2021-03-08【聯合新聞網】又傳校園霸凌憾事 全教產:教育「旁觀者」才是關鍵
又傳校園霸凌憾事 全教產:教育「旁觀者」才是關鍵
2021-03-08 15:32 聯合報 /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高中校園又傳被霸凌者輕生憾事。教師團體全教產表示,「旁觀者教育」是防治霸凌關鍵,如果廣大旁觀者都擁有反霸凌的意識和技巧,懂得運用群眾的力量,協助干預其校園或生活環境中看到的霸凌行為,霸凌發生機率將大幅下降。
全教產表示,面對這樣的憾事,政府處理方式還是與過去沒什麼不同,圍繞在被霸凌者和霸凌者兩方,對「旁觀者」採袖手旁觀的態度,忽視「旁觀者」對防治霸凌的關鍵地位。
全教產表示,教育部、教育局對霸凌議題不夠專業、不夠積極,將處理霸凌的重點放在事後通報,以及建立反霸凌網頁,而不是事前預防。這恐怕是校園內霸凌問題遲遲無法得到緩解的原因。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302847
2021-03-08【聯合新聞網】又傳校園霸凌憾事 全教產:教育「旁觀者」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