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9-06【自由時報】籲長照假比照育嬰假入法 教團:若無薪也應給津貼
籲長照假比照育嬰假入法
教團:若無薪也應給津貼
2023/09/06 09:53〔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
台灣已是高齡化社會,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今天表示,面對高齡社會來臨之長期照顧需求,應設立有薪長照假,相關配套措施可參考育嬰假內容,且呼籲政府應比照育嬰假,將長照假入法,若是無法成為有薪長照假,也應參考育嬰津貼做為配套。
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表示,包括許多教師在內的受僱者向工會反映,無法兼顧工作與照顧「爸媽或岳父母、公公婆婆」,同時也表示需要「長照假」,但目前教育部、勞動部對於是否訂定為「有薪假」仍持保留態度,僅表示有照顧需求者,可先請「家庭照顧假」或「事假」因應。
林碩杰指出,性別工作平等法中規定有家庭照顧假,請假日數併入事假計算,全年有7天;而教師請假規則中也有事假與家庭照顧假規定,都是7日,且合併計算,若事假及家庭照顧假合計超過7日,會按日扣除薪給。但是,不管7天或14天,對於許多教師而言均嫌天數不足,故有「長照假」之需求,更甚者,需要「有薪長照假」。
此外,林碩杰提到,目前公教人員保險法規定,公教人員育嬰假前6個月有相當於6成本俸之津貼,有助於購買嬰兒之尿布、奶粉等,但是侍親假沒有,而老人也需要尿布、奶粉,因此育嬰假之相關措施應是未來「長照假」可列入之配套選項。
林碩杰認為,照顧嬰兒、也應照顧老人,政府應比照育嬰假,將長照假入法,若無法成為有薪假,也應比照育嬰假給予津貼。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419304
2023-09-06【自由時報】籲長照假比照育嬰假入法 教團:若無薪也應給津貼
-
2023-09-06【中央社】全教產籲比照育嬰假 有薪長照假入法或給津貼
全教產籲比照育嬰假
有薪長照假入法或給津貼
2023/9/6 11:35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6日電)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全國教育產業總會工會(全教產)今天呼籲,政府應考慮比照「育嬰假」,給予有薪的「長照假」或給津貼,畢竟老人和嬰兒一樣,都須要尿布和奶粉。
全教產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公教人員保險法(主管機關為銓敘部)第35條有「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設計,最長可領6個月的6成薪資。然而,如果是長輩的長期照顧需求,公教人員雖能請留職停薪的「侍親假」,但沒有津貼。
全教產指出,現在公教人員有照顧長輩需求時,往往須請事假或家庭照顧假,每學年最多7天(事假、家庭照顧假合併計算),超過就要扣除薪給,無法達到長照的需求。
全教產呼籲,政府照顧嬰兒,也應照顧老人,應比照「育嬰假」將「長照假」入法,如果無法成為有薪假,也應比照育嬰給予津貼,才能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編輯:李亨山)1120906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9060075.aspx
2023-09-06【中央社】全教產籲比照育嬰假 有薪長照假入法或給津貼
-
2023-09-05【自由時報】中小學校缺代理教師 全教產:解禁退休教師任代理教師
中小學校缺代理教師
全教產:解禁退休教師任代理教師
2023/09/05 09:35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因各縣市開教職正式缺,中小學出現缺代理教師現象,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今表示,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公開表示可透過正式教師超鐘點的方式來達成教學正常化,但正式教師課都已經排滿,呼籲教育部修改規定,讓退休教師可以重返職場擔任代理教師,紓解代理教師荒的問題,又符合政府鼓勵中高齡就業政策。
林碩杰表示,讓正式教師超鐘點是教育部便宜行事、壓榨現職教師勞力,目前許多中小學教師、尤其高中職教師,超鐘點已超到爆表,課表幾乎全滿,幾已無暇備課、輔導學生,居然要用「正式教師超鐘點的方式來達成教學正常化」,質疑是不食人間煙火。
林碩杰說明,依據「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第77條規定,支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之退休教師,如果再到公立學校任教,則每月支領代理代課費超過法定基本工資時,就停發原本的月退休金,讓所有退休教師都不會想要重返教職。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表示,教育部應解禁「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第77條規定,或是以專案方式處理,讓退休教師可以重返職場擔任代理教師,既可解決招不到代理教師的窘境,或無教師證代理教師充斥之現象,又符合政府推動的中高齡再就業政策,一舉數得。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pei/breakingnews/4417996
2023-09-05【自由時報】中小學校缺代理教師 全教產:解禁退休教師任代理教師
-
2023-09-04【自由時報】公教人員退撫新制是否增額提撥? 教師團體意見兩極化
公教人員退撫新制是否增額提撥?
教師團體意見兩極化
2023/09/04 12:35〔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公教人員退撫新制採個人專戶制,自7月1日上路之後,估今年有8500名初任公教人員適用。對於是否要自願增額提撥,教師團體意見兩極化,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認為,在考慮長壽風險和通膨因素下鼓勵增額提撥;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今天發聲明認為政府未訂定長期收益率且退休前領不出來而呼籲審慎三思。
全教總日前開記者會為初任教師釋疑,理事長侯俊良表示,初任老師宜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初期投資建議不宜過度保守,參考私校退撫制之運作,保守型無法抵抗未來通膨,建議可依據年齡和風險作投資選擇,同時也鼓勵老師參加自願增額提撥,可享有免稅優勢,依自己能力適度提撥,增進對未來退休生活的保障。
全教產今發聲明,理事長林碩杰表示,新基金的確存有長壽風險且難以應付通膨,故及早建立退休理財計劃是正確的,但是否自願增額提撥入個人帳戶呢?全教產認為在政府未訂定新退撫基金之長期收益率、又無自選之情況下,新進教師應三思而後行,且自願增額提撥面臨的另一風險就是在退休前領不出來、無法動用。
林碩杰表示,假若新基金與坊間ETF之長期收益均為6%以上的話,兩者均值得考慮,坊間之ETF較具有彈性,隨時可變現、不需等到退休才可動用,但退撫新基金則是未到退休無法動用,一旦面臨急需,恐面臨一文錢逼死英雄漢之窘境,全教產建議政府,開放個人專戶制之現職人員於在職期間,若因健康、購屋等因素,可提早領出退休金。
此外,林碩杰表示,退撫基金自民國85年成立至今,27年的年化收益率(一年可得報酬率)僅3.58%,應提高長期績效到6.5%至7%(實際收益率須扣除通膨),且目前公保未逐年公告基金提存比率(基金資金池之安全水位),政府應定出公保之長期收益率,使管理透明化,也讓工會可指派專業人員入內查帳,以確保運作透明。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417150
公教人員退撫新制7月上路,全教產今發聲明呼籲,應提高退撫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圖由全教產提供)
2023-09-04【自由時報】公教人員退撫新制是否增額提撥? 教師團體意見兩極化
-
2023-09-04【中時新聞網】退撫新制上路 全教產建議:這些因素下 應可提早領出退休金
退撫新制上路
全教產建議:這些因素下 應可提早領出退休金
2023/09/04 11:24 中時 林志成
公教人員退撫新制今年7月1日上路,這屬於個人帳戶制,但要等退休才能提領。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今天發布新聞稿建議政府,應開放個人專戶制之現職人員於在職期間,若因健康、購屋等因素,可提早領出退休金。
今年7月1日以後初任教師退撫(新制退撫)有兩層:即社會保險(公保),及職業退休金。其中,職業退休金改採「確定提撥制」,設置個人退休金專戶,也就是新退撫基金。
而社會保險-公保採年金化,費率較高,且公保為確定給付制,也就是說-公保年金將成為新進教師退休後固定收入至上天堂為止,且一旦職業退休金個人退休金帳戶用罄,公保年金也將成為新進教師退休後唯一收入。
目前公保未逐年公告基金提存比率(即基金資金池之安全水位),全教產認為要公告才能監測,要讓社會大眾知道安全水位現在是多少,且每年公告提存比例過高時(例如110%(應調高給付,或降低費率。
全教產認為,政府要定公保之長期收益率,此為管理透明化的第一步,若政府未定長期收益率,則球員兼裁判的政府,可草率交待說其收益率比台銀兩年定存(1.625%)還要好,而完全忽視通膨所侵蝕之部分。
此外,退撫新制可讓公教人員每月自動增額提撥,增額提繳上限為本俸×2×5.25%,工作時在基金帳戶存入更多錢,退休生活將更有保障。
但教師於個人退休金專戶之職業退休金是否要自願增額提撥?全教產認為,在政府未訂定新退撫基金之長期收益率、又無自選之情況下,新進教師應三思而後行,且自願增額提撥面臨的另 一風險就是在退休前領不出來、無法動用。
全教產表示,退撫新基金則是未到退休無法動用,一旦面臨急需,恐面臨一文錢逼死英雄漢之窘境。他們建議政府開放個人專戶制之現職人員於在職期間,若因健康、購屋等因素,可提早領出退休金。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904001823-260405?chdtv
全教產長期關注公教人員退撫制度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2023-09-04【中時新聞網】退撫新制上路 全教產建議:這些因素下 應可提早領出退休金
-
2023-07-31【中時新聞網】退撫基金撥補不到50億太少 全教產:政府失信於師
退撫基金撥補不到50億太少
全教產:政府失信於師
2023/07/31 12:41 中時 林志成
行政院7月26日召開之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全體會議,初步撥補公、教退撫基金各不到50億元,且未來每年撥補金額並不會固定。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今天發表聲明,建議行政院每年撥補教育人員退撫基金236億元,才能維持未來50年基金不會用罄,達到退撫制度永續的目標。
全教產表示,今年7月起新進公教人員將加入退撫「新基金」,「舊退撫基金」原本每年約有700億元繳入將不復見,但支出給付逾1000億元仍將持續;也就是說,「舊退撫基金」從此不再有新進人員繳錢入庫,7月之前仍在職之現職人員面臨「斷流」危機,而老一輩人員又將陸續退休,「舊退撫基金」面臨雪上加霜之境,加速用罄。
全教產說,由於舊退撫基金財務缺口太大,單靠調降所得節省費用挹注基金及提高收益仍恐不足也「不及」填補退撫基金財務缺口,故一定還要靠政府撥補,但之前教育部官員依據銓敘部規畫明白指出:基於新基金使舊退撫基金由137年提早到133年用罄,故準備撥補之方案,只有撥補這4年,也就是說137年仍將用罄。
全教產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委託辦理基金第8次精算報告書」,建議政府於現職人員提撥率最高15%之前提,由政府每年撥補公務人員285億元、教育人員236億元,以維未來50年基金不會用罄,達到公教人員退撫制度永續發展之目標。
但行政院7月26日之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全體會議決定撥補公教退撫基金竟各不到50億元,全教產說,政府這種失信於教師、失信於公務員、失信於人民、與國際嚴重脫節的行為,不僅讓政府的信用崩盤,更讓人才對公教職場卻步。當政府的誠信破產導致人才不願意進入教職,孩子的受教權、國家的競爭力將陷入危險之中。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731002271-260405
2023-07-31【中時新聞網】退撫基金撥補不到50億太少 全教產:政府失信於師
-
2023-06-28【聯合新聞網】高中學費全免沒用在刀口上? 教團籲增教師員額
高中學費全免沒用在刀口上?
教團籲增教師員額
2023-06-28 11:50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宣布高中全面免學費,也就是取消普通高中家庭年所得148萬排富條款。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今天表示,全面免學費受益者並非弱勢族群,資源應用在最迫切的地方,全面免學費政策與教育現場實際需求不符。全教產認為,增置教師員額才是提高教學品質最重要的關鍵,高中職教師員額應解除控管,並增置為高職每班3人以上、高中每班2.5人,且應盡速實施。
高中職免學費政策,現行僅有高職生學費全免,高中生則有排富條款,即就讀高中普通科、綜合高中學術學程(二、三年級)且家庭年所得總額148萬元以下者,皆免學費。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表示,排富高中職免學費政策已實施多年,也符合目前就讀高職學生較多來自經濟弱勢族群之現況;但若實施高中職全面免學費,實際受益的並非弱勢族群。
林碩杰表示,自108課綱實施以來,學校必須建置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必須開設1.2至1.5倍多元選修課程供學生選修;另需開設彈性學習課程6至12節課;同時要指導學生提出自主學習計畫,並協助學生參與各項競賽、檢定、證照、科展、探究與實作、專題製作,但教師人力卻和108年之前一樣,教育部及主管機關只給鐘點費,沒給人,讓老師長期操爆、過勞。而且,特教學生及個案學生年年增加,特教及輔導老師人力嚴重不足,這些都讓老師增加負擔、疲於奔命。
因應108課綱,教育部自107學年度起將國中教師員額編制由每班2.0人增調為2.2人,但高中職教師員額編制卻未改變。林碩杰表示,目前公立高中職學生每班35人、私立高中職45人,均遠高於國中小學,若含外加適性安置、原住民學生,實際上公立高中職每班人數皆大於35人,2022全台出生人數再創新低,全台僅約13.8萬名新生兒,未來台灣教育一定要走向精緻化發展,首要工作就是全面降低班級人數、提高師生比。
林碩杰也提到,現行多元選修、彈性學習幾乎均無教科書,需要教師自編教材,所需準備課程時間及精神,常是數倍於部定必修課程。教師既要顧及課程內容,又要注意授課品質;另外還要兼顧校本特色、要注意所謂「素養」教學,體力實難負擔。而長久以來,兼職行政教師的職務加給,也未依物價指數調整,工作量卻暴增,業務量暴增,但行政人員毫無增置,也讓相關教職員疲於奔命。
林碩杰表示,增置教師員額才是提高教學品質最重要的關鍵,高中職教師員額應解除控管,並增置為高職每班3人以上、高中每班2.5人,且應盡速實施。另應提高兼職行政教師職務加給,讓資源到位,以落實課綱的精神,而非只是推動高中職全面免學費大撒幣的政策。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263533
2023-06-28【聯合新聞網】高中學費全免沒用在刀口上? 教團籲增教師員額
-
2023-06-19【聯合新聞網】教師代餵藥反陷「無妄之災」 全教產:應釐清家長責任
教師代餵藥反陷「無妄之災」
全教產:應釐清家長責任
2023-06-19 08:23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近日新北市教保員疑似餵藥事件引發風波,多個縣市亦徹查幼兒園稽查不當情形。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接獲國小低年級教師反映,有家長要老師幫孩子餵藥,但若孩子飯吃太慢、匆忙放學,常忙到忘了中午餵藥,或孩子把藥置放於老師桌上,放學忘了帶回去,便引起家長不滿。全教產呼籲,藥物使用非教師專業,應回歸家庭管理,教育部應釐清家長責任,維護老師專業立場,別再讓餵藥成為無妄之災。
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表示,以過動症學生為例,中午放學前要再吃半顆藥物,老師每天需要拿藥給他們,若老師拒絕餵藥,家長不滿,時有抱怨老師服務不周。也有孩子早上在家該吃的藥,家長卻要孩子帶到學校來要求老師餵,明明是可在家吃完藥再來校,於是老師跟孩子溝通是否改為吃完藥再來校,家長得知後極不諒解,並到處告狀「老師餵個藥是會怎樣嗎?」
林碩杰也說,過去也有課間服藥,或是課堂中需服藥、點眼藥水的案例,老師常會因課務或班務耽誤時間,但家長要求的是抗生素等需準時服用之藥品,造成老師備感壓力,引起糾紛又遭責罵,甚至有的家長直接在聯絡簿上寫要求餵藥,老師還沒同意,藥就由孩子送過來了。
林碩杰也表示,不只國小低年級,也曾有高中老師表示,家長要求中午盯著學生吃感冒藥,老師告知高中生需學習自主,只提醒、不干涉,結果惹來家長不悅,說以前「國中小老師都會幫忙餵藥」。
林碩杰說,許多老師反映,為什麼家長該做的事情,卻要老師來做?老師有餵藥的義務?為避免產生餵藥之糾紛與法律問題,也讓老師專心班務,請教育部規範或建議家長勿委由老師餵藥。
林碩杰呼籲,藥物使用並非老師專業,應回歸家庭管理,教育部應釐清家長責任,維護老師專業立場,別再讓餵藥成為無妄之災。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7244610
2023-06-19【聯合新聞網】教師代餵藥反陷「無妄之災」 全教產:應釐清家長責任
-
2023-06-12【自由時報】特幼生助理員補助差很多 全教產:公立附幼應有相同待遇
特幼生助理員補助差很多
全教產:公立附幼應有相同待遇
2023/06/12 09:02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今天質疑,非營利幼兒園收身障生,教育部有補助,但公立國小附幼收身障生,教育部卻沒有補助,呼籲中央應與地方齊心改善差別待遇。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表示,桃園市公立幼兒園所教師為身心障礙幼生請命,平平都是桃園的未來主人翁,為何公立的特幼生助理員時數「比」非營利幼兒園「差很多」,質疑差別待遇不合理。
林碩杰表示,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非營利幼兒園及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作業要點附表一「非營利幼兒園補助基準」,每個非營利幼兒園特幼生每達2人,就配置一名助理人員每日最高4小時(即每週20小時)的時數,若招收中重度、情緒障礙等特殊情況補助更多。另外補助準公共化幼兒園之額度亦與非營利幼兒園的補助差不多,反而公立國小附幼只能在縣市政府貧窮預算下苟延殘喘。
桃園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熊書顯表示,以非營利幼兒園每達2人配置一名助理人員每日最高4小時為標準,分析桃園市32所公立國小附設幼已回傳之資料發現,多數園所均未達到非營利幼兒園標準之一半,有的園所甚至是0時數,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特幼生之助理員時數「不如」非營利幼兒園,嚴重差別待遇。
熊書顯表示,特幼生於生活自理方面如用餐、穿鞋及上廁所等,常常跟不上普通幼生;在主題活動的學習時,精細的手部動作及操作步驟的順序常無法獨自完成,必需有1對1之照顧。而有情緒問題之幼生常哭鬧不停、干擾上課、做危險動作或攻擊班上同學,讓班級運作及課程活動無法進行,影響其他幼生的受教權。
熊書顯指出,2名教師要同時照顧班上20多名3至5歲之幼兒本來就很吃力,加上特幼生人數大都超過2個,當助理員人力時數不足時,除導致特幼生自理能力緩慢及學習動機低落外,恐也降低整體教學服務品質,特幼生更需要完整之教育服務,期望教育部及桃園市府比照非營利幼兒園,補足公立附幼特幼生之助理員時數,勿讓差別待遇降低幼生之受教品質。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330775
2023-06-12【自由時報】特幼生助理員補助差很多 全教產:公立附幼應有相同待遇
-
2023-06-01【中時新聞網】學術研究費加薪幅度差很大 全教產:歧視中小學老師
學術研究費加薪幅度差很大
全教產:歧視中小學老師
2023/06/01 13:33 中時 林志成
政府決定明年為軍公教人員加薪,其中在學術研究費方面,中小學教師加4%、大學教師則加15%,引發質疑。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表示,政府這種差別的加薪方式,是在歧視中小學教師,非常不可取。
政府這次為軍公教加薪,在中小學教師師方面,包括本薪、學術研究費及主管加給均加4%;大學教師則在本薪及主管加給加4%,但學術研究費則加15%。整體來說,中小學教師的薪水是加4%,但大學教師的薪水卻加了約1成。
林碩杰說,中小學和大學教師的薪資都包含學術研究費,但加薪幅度卻不同,而且差距非大,這對中小學教師很不公平,也是一種歧視。
此外,林碩杰表示,這次中小學教師調薪也包含主管加給,但卻不包括導師職務加給及特教職務加給。現在中小學導師職務加給每月是3000元、特教職務加給則是1800元,導師和特教老師的工作都非常辛苦,但卻很多年不調整,對這些人很不公平。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601003093-260405
2023-06-01【中時新聞網】學術研究費加薪幅度差很大 全教產:歧視中小學老師
-
2023-05-24【中時新聞網】公職律師得擔任學校訴訟代理人 全教產憂他們成官方打手
公職律師得擔任學校訴訟代理人
全教產憂他們成官方打手
2023/05/24 10:31 中時 林志成
立法院昨日三讀通過《律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新增「公職律師」制度,他們得擔任政府機關或公立學校之訴訟代理人,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對此表示憂心,由於公職律師必須遵守公務員服務法,將來是否成為官方打手來打擊基層及工會,這是基層教師最大的疑慮。
根據統計,近年來律師錄取人數大增,例如110年律師考試(一試)錄取3059名,律師考試(二試)錄取940名;111年律師考試(一試)錄取3150名,律師考試(二試)錄取913名。
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說,律師錄取人數大增下,平均分配到的執行業務案量相對降低,也可能造成部分律師收入不穩,故基層教師所反應的,通過這項修法是否幫律師們安排工作之疑問,並非空穴來風。
法務部表示這次修法是因應社會多元發展及民眾權利意識高漲,為協助解決政府機關構及公立學校推動業務過程,能妥適處理日益漸增的法律諮詢及訴訟等案件,並保障公務員法律權益。
林碩杰說,近年來,各級學校校事會議、調查小組、及勞資爭議等案量大增下,公職律師應是政府省錢打官司、處理涉法案件之利器。
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目前各級學校校事會議須有「教育學者、法律專家、兒童及少年福利學者專家或社會公正人士1人」,調查小組也得由校外教育學者、法律專家、兒童及少年福利學者專家等人員擔任,多數學校均直接聘請校外律師以求公正;而工會與學校間之調解、仲裁、裁決等勞資爭議案件,學校也多直接聘請校外律師接案。
林碩杰認為,如今新增公職律師於政府或學校,政府將可於省下可觀之律師費後,大「打」出手?此外,由於公職律師必須遵守公務員服務法,將來是否成為官方的打手來協助政府管制學校,已造成基層教師的憂慮。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524001831-260405?chdtv
2023-05-24【中時新聞網】公職律師得擔任學校訴訟代理人 全教產憂他們成官方打手
-
2023-05-22【中時新聞網】高中生學的本土語言長輩聽不懂 全教產指這政策已淪為鬧劇
高中生學的本土語言長輩聽不懂
全教產指這政策已淪為鬧劇
2023/05/22 11:53 中時 林志成
去年9月起本土語言課程在各高中職如火如荼展開,但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今表示,這政策未做好完善師資、課程安排、妥善規畫,尤其當課本的閩南語字連閩南語流利的家人長輩都看不懂,或者有學生反應在校學習的本土語言,長輩聽不懂,本土語言課程已被戲稱為一場鬧劇。
依據高中生的反應,目前本土語言授課老師多為原校其他科目之教師,這樣的課程真能夠系統性教導學生本土語言嗎?此外,讓學生依其自身母語來選課,必面臨師資不足、成本過高,但若只開設當地常見之本土語言,可能又讓其他族群之學生無法學習到自身母語,喪失本土語言課程原先之美意。
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表示,目前只有2學分之高一本土語言課程的教材並不實用,本土語言課程應注重聽與說,不該讓考試降低學生之學習意願、不該過度注重書寫、不該變成一堆音標和奇怪的繁體字,而是應加強於生活中之應用,如果生活上完全用不到,那就算上完課、學了也無實際價值。
林碩杰說,語言類課程所需要的時間遠超過兩學分之課程內容,但高中生又要面對各次段考、學測之負擔,恐無法抽出更多時間練習該項語言,勢必會壓縮到有限的自主學習、探索時間,學生壓力大增、負擔過重,也會對本土語言失去興趣。
林碩杰指出,目前本土語言設為必修,許多學生只會應付了事,淪為表面工夫,已有許多師生認為必修改為選修較合宜,也可適時提供更多選修本土語言之誘因,或許會更適合。
林碩杰表示,教育部不應急於實施此政策,因為培養優秀之本土語言教師比快速通過教育政策並施行來得重要。教育部應該檢討兩學分的本土語言課程是否真的有達到推廣的效果,或是要繼續用無效的教學方式來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母語?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522001966-260405?chdtv
2023-05-22【中時新聞網】高中生學的本土語言長輩聽不懂 全教產指這政策已淪為鬧劇